一、 貯存過程中發生的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法
1. 1 貯存過程中凝聚及粘度上升
(1) 可能的原因是分散劑或潤濕劑不夠,或用了一些易分解的分散劑,如三聚磷酸鈉、鉀鹽等。這些鹽在貯存過程中,易分解,造成顏料的重新絮凝。這時應補加一些可后添加的分散劑,當然,選用分散劑時,應用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分散劑,以免因分散劑失效影響分散效率。
(2) 顏、填料選用不當,有反應性的顏、填料,如氧化鋅或填充性二氧化鈦。原則上不應該選用此類顏、填料,萬一有此類物質存在,應用一些特殊的表面活性劑潤濕系統。
(3) PH值不穩,也會造成此類毛病。應加強緩沖溶液的調配,控制強堿性顏料的用量,改用一些PH 值幅度大的增稠劑。
(4) 有機溶劑過量,如成膜助劑或乙、丙二醇的用量過大。應減少有機溶劑的用量,選用一些成膜效率高的助劑。
1. 2 貯存過程中粘度下降
(1) 增稠劑被細菌或生物酶降解,一些增稠劑如HEC ,是細菌的營養,如果存在細菌分解了增稠劑,則粘度下降。因此,改善防腐條件或不用HEC 增稠系統。
(2) PH 值漂離增稠劑最佳工作范圍。一些堿溶脹增稠劑,如ASE 系列,對PH 較敏感,最佳PH 值范圍在9~10 之間,如選用氨水調節PH 值,因氨水易揮發,造成PH 下降,則增稠劑的效率下降。因此,選用AMP - 95 類有機堿作PH 調節劑或用PH 變化不太敏感的增稠劑。
1. 3 凍融不穩定
(1) 成膜助劑的量太高。因選用效率高的成膜助劑如PPH 或Tg 較低的乳液而降低成膜助劑的用量。
(2) 防凍劑的量不夠。應增加二元醇的用量。
(3) 表面活性劑系統不合適。很少人注意此類原因。如果凍融產生絮凝,增加表面活性劑的用量;如果凍融產生聚結,或粘度上升,就要增加表面活性劑同二元醇的用量,或加大保護膠的用量,或同時加大三者的用量。
1. 4 顏色發生變化
貯存過程中顏色發生變化可能的原因是:
(1) 表面活性劑選取不恰當或數量不準;或分散劑的種類和用量不對。應首先考慮分散劑替換及改變用量。一般乳化劑來自于乳液,也可以改變乳化劑或更換乳液。
(2) PH 值影響增稠劑的效果而產生的顏料絮凝,可以改用對PH 值不敏感的增稠劑,或增加增稠劑。
(3) 涂料在溫度和大氣變化下發生變化,此時,應在標準溫度及大氣壓下確定配方。
二、 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2. 1 魚眼及縮孔
(1) 消泡劑的加法不對,有的消泡劑需在研磨階段加入,或稀釋加入。
(2) 消泡劑的種類不對,對于某些有機硅消泡劑來講,是不“安全”的,需謹慎使用。
(3) 潤濕劑的效率不夠,特別在舊墻上出現此問題尤其如此。應改善潤濕劑的種類。
(4) 親油組分同體系不相溶,或親油組分乳化不充分。主要是指防凍劑及成膜助劑。應注意此類物質的加法,防止乳化不完全。
(5) 乳膠漆應用在被污染的表面,如有油的表面,或含硅的表面。應對表面進行處理,如打磨等。
2. 2 在封閉表面及沒封閉的表面上顏色不均勻
(1) 如果在沒封閉表面上比封閉表面上顏色淺,需要有更多的成膜助劑,或選用成膜效率更高的成膜助劑,如果現象相反,則處理方法亦相反。
(2) 增稠劑的選用不當,應更換增稠劑。
2. 3 調色時展色不良
(1) 系統的表面活性劑和分散劑種類及用量不當,應選用正確的乳化劑或分散劑。
(2) 在涂料調色升溫時存在著低膠化值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應改用高膠化值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2. 4 光澤不均勻
(1) 底材結構非常不均勻,要對底材進行封閉,如用封閉底漆對底材進行處理。
(2) 涂料中有非常小的氣泡,會使局部的光澤有影響。應改善消泡劑或增進流平。
(3) 不適當的填充系統,主要是指在涂刷或滾涂過程中,具有消光作用的填充料不能有取向,一般來講,應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填充料。
(4) 成膜助劑不夠,或在低溫下成膜,或干得太快,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變。
(5) 不正確的增稠劑,特別是不同種類的增稠劑復配用時,更會出現此類情況。應改變增稠劑,或仔細選用增稠劑搭配,如ASE 類增稠劑會消光,但聚氨酯類增稠劑會增光等。
2. 5 濕耐磨性不良
(1) 漆膜形成不良,主要是成膜助劑的種類和用量不對。
(2) 過量的吸水性大的顏、填料,就改換顏、填料,如用表面進行過處理的鈦白粉或填料,如重質碳酸鈣、重晶石等。
(3) 過量的表面活性劑存在,會使漆膜對水非常敏感,應選用正確的表面活性劑或減少表面活性劑。
(4) 對底材的粘接不良,應對表面進行處理。
(5) 不正確的使用成膜助劑或增塑劑,應遵循乳液供應商的指導。
2. 6 遮蓋力不良
(1) 顏料的用量太少,應增加顏料的用量。
(2) 鈦白粉產生絮凝,應增加表面活性劑或分散劑的用量。
(3) 某些組分同陰離子分散劑發生反應。應找出發生反應的組分。
(4) PH 值的漂移對堿敏感的增稠劑產生影響。應選用合適的增稠劑或選用不易揮發的PH 調節劑。
(5) 涂料發生冷凍,產生遮蓋力不良,應增加二元醇的用量,或選用合適的表面活性劑。
2. 7 漆膜下滲性不良
(1) 漆膜形成不良,主要問題是成膜助劑。
(2) 存在著多孔的表面。應對表面進行處理。
2. 8 漆膜干燥后有針孔
(1) 漆膜中有過量的消泡劑。
(2) 在貯存過程中發生反應放出氣體。可能是填料的碳酸根同弱酸反應所致。
(3) 涂料應用于太多的孔表面,當涂上漆后,孔里面的氣體對外滲透所致。
2. 9 附著力不良
(1) 涂料用于過粉化的表面,應用粒徑小的乳液作的滲透性強的封閉底漆進行預處理。
(2) 涂料用于舊墻而缺乏粘接力,應對表面進行鏟除及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