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央行此次宣布將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2倍后,銀行跟進幅度相比上一輪顯得相對“遲緩”。一個標志是,截至目前五大行及招行多個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仍不足基準的1.1倍,存貸比分子分母口徑調整在即等被認為是大行觀望的重要原因之一。
差異顯現
央行在21日晚間宣布自22日起非對稱降息,同時宣布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城商行中的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在隨后不到3個小時內,迅速決定將存款利率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2倍,一浮到頂。
隨后第二日,股份行中體量相對較小的恒豐銀行率先宣布全線跟進。隨后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均有所跟進,但除平安銀行外,其他大部分銀行并非將存款利率全線一浮到頂,最為淡定的是五大國有銀行和招行。
來自存款利率網的信息顯示,截至昨日,五大行以及股份行中的招行,半年、一年、兩年期存款利率在基準基礎上上浮不足1.1倍,活期及三年期存款利率則為基準利率。
這一局面與2012年央行首次宣布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調整為基準1.1倍時的情形有所不同。
2012年6月7日晚間,央行宣布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宣布,自同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
當時率先宣布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是名不經傳的廣東華興銀行,其他銀行逐步跟進,包括廣發、興業銀行等當時均將一年期上浮至基準的1.1倍,跟進的銀行身影中亦有五大行,不過上浮幅度略低于1.1倍,不少股份行選擇跟進五大行的步伐。
根據當時的報道,2012年6月8日,五大行官方網站公布的最新利率表顯示,其一年期存款利率全部上浮至3.5%,當時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25%,以基準1.1倍計算,最高可至3.575%,接近央行規定的1.1倍上限。
觀望成因
時移勢易,如今商業銀行競爭顯得更為理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變得更為理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存貸比分子分母口徑調整在即。
上周市場流傳的一份央行文件指向擬將部分同業存款納入存款統計口徑,部分同業存款拆放納入貸款口徑,如果該做法落地,將使得中國銀行業,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存貸比壓力得到緩解。
在媒體大面積報道之后,央行并未出面否認這一信息的真實性。上證報記者獲得的信息也顯示,相關調整辦法有可能年前出臺。連平昨日也預計說,存貸比分子分母口徑調整的辦法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臺,并認為口徑調整后,銀行尤其大行對存款的需求就不會那么迫切。
相關人士認為,央行要出臺此項規定此前應該征求了大行意見,也因此,大行對政策動向把控更為準確,這應該是大行在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之后能夠理性觀望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原因是,一浮到頂的“豪邁”需要付出巨額真金白銀的代價。
此次降息后,申萬預計上市銀行2015年存貸利差收窄19bp,凈息差收窄9bp,凈利潤增速下降3.33%。同時假設在極端場景下,若所有銀行全部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則2015年上市銀行存貸利差將收窄25bp,凈息差收窄19bp,凈利潤增速下降幅度則高達9.88%。
由此可見,上浮到頂與否對商業銀行利潤影響巨大。不過申萬預計,在商業銀行行為日趨理性和市場化背景下,極端場景發生概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