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常跟業內人士們閑聊業內之事。
目前就總體上而言,我所在的這家企業因種種原因而倍受業內關注,自然被聊的概率最高,用我的話講是——每天都會浮現出對我們不同創意版本的虛假廣告——或許我們生來就是虛假的,本來就是無效的,但我們現在卻不能排除即便如此,也可以找到合適的生存環境。有時我甚至偏見的自問——是不是除我們之外,行業里的其他企業是否就沒有釘點值得業內們提提的動作,難道就乏味到沒有一點聊料?
傻瓜才會信。
這不,今個兒一大早,就有業內人士主動跟我聊上了,碰巧是聊其他的企業。我們最先從市場上經銷商的一個釘大點的小事開始,聊到小企業的經營發展之道,聊到三年后行業的狀況,再聊到一個類似我所在的這家企業的,堪稱中型企業的經營動態。
這是一家我不看好的中型企業(注:我所指的中型企業只要年銷量過億即可),可能是在這個企業里找不到釘點兒創新的緣故,當然更談不上有什么獨特優勢,F實的狀況是——人家收牌子它就增牌子,致使成為行業最多牌子的企業,并且至今一個牌子仍保留著六七代的紙箱加三四代罐相交叉,或許產品的品名和型號還是根據經銷商意愿來定的,給經銷商的供貨價亦尚未統一。據說他們經常搞了門坎只有2萬的大型乳膠漆促銷活動,結果卻往往只有幾個客戶積極響應,這個企業的老總在對員工進行培訓時還公然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客戶進不進貨,進多少貨,完全是留守的責任。
但大清早來電閑聊的這位業內卻有不同的看法,他雖然也認為這家中型企業轉型的難度不小,但認為它走的是以戰養戰的思路,就是說邊做主牌邊做幅牌,只要副牌不虧本就不取消。我有點納悶:在一個極度缺乏管理的行業里,在一個接近20個牌子的民營企業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先從同一個車間進,然后再從另外同一個車間出,企業從生產、技術到營銷都是每個牌子所共有的,每個牌子從政策到銷量都不統一,這每個牌子的成本究竟如何核算得清?究竟如何才能核算得出哪個牌子是虧哪個牌子是賺?而當一個企業對自己所經營的牌子的具體成本都尚未知根知底時,談執行以戰養戰的思路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來電閑聊的這位業內解釋說當然只能是采用先總后分法,分時只能采用費用分攤的策略。我聽了好笑。算總當然沒錯,但知道總有個屁用,總只是表象罷了,它根本無法發現問題實質所在,反而往往對深層問題進行了掩蓋。采用費用分攤的策略來對每個牌子的成本進行核算,這跟糊涂官斷案——弄不清了就他媽的各大五十大板了結了又有何區別?
山還是那座山,問題還是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相反會更加重。如此般以戰養戰,可評為行業一大荒唐?纱嬖诩词聦崳虼诉@荒唐也自然有其道理,雖然你我并不一定能理解這道理;這荒唐也自然有其擁護者,雖然你我并不一定能報以掌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