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新建甲醇制烯烴裝置陸續進入開車階段。隨著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甲醇傳統下游發生改變,呈現多元化的供求格局,可進一步消化國內過剩甲醇產能。
甲醇燃料漸成規模
11月16日,吉利M100甲醇汽車項目落戶貴陽,未來30個月,吉利將投資56億元,建成年產10萬臺甲醇汽車整車生產基地。
這只是甲醇燃料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全國試點的擴展,甲醇汽車發展由點及面,駛上快車道。2011年~2013年全國甲醇燃料的銷量累計超過1200萬噸。
甲醇燃料是當前甲醇的一大出路。甲醇燃料是利用工業甲醇或燃料甲醇,加入變性醇添加劑,與現有成品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經調配制成的新型清潔燃料。
甲醇的分子式比煤炭、汽油、柴油成分的分子式單一,燃燒相對清潔。數據顯示,與汽油相比,甲醇燃料使用后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可以減少50%~60%,成本卻可以降低30%~40%。正因為被冠上了“清潔”的名號,甲醇燃料國內市場被業內專家認為“非常光明”,適合我國貧油、少氣、多煤炭的能源結構。
早在2009年,國家就已經先后出臺了《車用燃料甲醇》和《車用甲醇汽油(M85)》兩個標準。讓甲醇從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一躍成為燃料產品,具有雙重身份。
“十一五”期間,我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早已由技術研究轉入產業化試點示范階段。山西省已經率先開展M15甲醇汽油的產業化示范應用,收到較好效果。
“十二五”期間,工信部在山西、陜西、上海等四省一市又進行了甲醇汽車試點。浙江、河北、河南也開始推廣使用甲醇燃料。目前,全國有26個省市正在進行不同規模的示范應用;建成并投入運營的甲醇燃料生產中心有30多座,具備1000萬噸/年甲醇燃料的產能;在建的甲醇燃料項目20多個,建成達產后甲醇燃料年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
甲醇制烯烴不斷發力
除了燃料市場需求增長迅猛外,甲醇制烯烴(MTO)市場不斷發力,成為新興的主力消費市場。
由于中國富煤少油,利用天然氣或煤炭生產甲醇,再利用具有成本優勢甲醇生產乙烯和丙烯,相對于傳統的石腦油制烯烴,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
據中宇資訊統計,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國已有12套共計552萬噸/年的甲醇制烯烴裝置投產,年底之前,還將有4套總計110萬噸/年的裝置投產。
屆時,我國的甲醇制烯烴裝置的總規模將達到16套,合計662萬噸/年,理論上甲醇消耗量可達到1986萬噸/年。目前,甲醇制烯烴行業已經成為甲醇消費市場的強心劑。
除了甲醇制烯烴外,還有甲醇制芳烴項目。9月,百萬噸級的甲醇制芳烴工業化項目在河南濮陽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2016年6月投產,采用清華大學國際首創的流化床工藝,建成后年產能達到180萬噸甲醇制備60萬噸芳烴。
8月,重慶安漢投資有限公司的甲醇制芳烴項目在四川廣安開工,甲醇制混合芳烴項目產能將達14萬噸/年,計劃2015年底建成。
甲醇供應格局將改變
隨著年底甲醇制烯烴項目的大規模投放,預計2015年國內甲醇供需格局迎來改變,甲醇市場迎來春天。
一方面,MTO的發力將改善甲醇供應過剩的局面。
陽煤恒通30萬噸/年MTO項目,計劃年底投產,每年所需的90萬噸甲醇依靠外購;神達化工30萬噸/年MTO項目也即將投產,每年所需60萬噸甲醇由附近的新能鳳凰提供,其余30萬噸外購;江蘇盛虹80萬噸/年MTO項目將在2015年4月試車,每年所需的240萬噸甲醇有2/3在國內采購。
同時,按照此前各廠家的規劃,年底前還將有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公司、山東昌瑞石油化工、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套甲醇制烯烴裝置試車。
另一方面,盡管國內甲醇產能在不斷增加,但由于成本上升等原因,甲醇產能增速低于需求增速。
1~10月,國內甲醇投產近千噸年產能,總年產能超過6500萬噸。前三季度,國內累計甲醇產量2807萬噸,同比增加30.9%。同時增長的還有我國甲醇進口量,進入下半年后,我國每月進口40萬噸左右的甲醇。
HIS資訊公司的報告預計,中國甲醇進口量未來會持續增長,從2013年的400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2500萬噸。
為了利用美國的廉價資源,中國科學院與BP公司合資的西北創新公司最近宣布,計劃在美國西北地區建設兩座合成甲醇工廠,每個工廠的甲醇產能為是1萬噸/日。所生產的甲醇全部運送到中國大連西中島上的石化工業園區,用作甲醇生產烯烴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