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有一個行業,6年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6倍,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但產業鏈卻沾上了濃重的“黑色”。這就是建筑防水行業。“目前我們國家的建筑防水總產值已經超過1500億元。”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青指出,防水行業已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上下游產業鏈。
看到成績同時,防水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眾所周知:產能過剩、市場惡性競爭激烈、假冒偽劣猖獗、節能環保壓力劇增等。北京市建設工程司法鑒定中心多年承接的案件數便是例證之一,在全國有關工程質量的案件中,滲漏水案件占到25%~30%,而且每年都在上升。
“行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品牌企業和假冒偽劣非標產品的矛盾。”朱冬青說,和水泥、鋼鐵等行業相比,防水行業的規范程度和自律水平還差很多。建筑制度的一些瑕疵,比如最低價中標、層層分包,使行業形成了一些“黑色產業鏈”,導致建筑滲漏率居高不下。
從市場反饋來看,防水行業總體上不被重視、行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另外,一些偽創新和概念炒作導致建筑滲漏!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顯示,在抽取的2849個建筑屋面調查樣本中,2716個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滲漏率達到95.33%;1777個地下建筑樣本,其中1022個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滲漏率達到57.51%。
業界認為,建筑滲漏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施工、管理和使用等。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內的防水造價比國外低,國外是7%~10%,而國內造價只占工程總造價的1.5%~2.0%,是國外的1/5左右。
10月28日,《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4年版》正式發布,要求到2016年底,北京市所有瀝青類防水材料生產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全部關停退出。加之質檢總局、工信部等近幾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防水產業的規定逐步完善,最關鍵的是企業真正落實到位,實現質量提升。
“這種交叉領域的發展,或者下游用戶的需求,導致它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產業鏈發展,這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處副處長高萍以防水保溫復合一體化舉例稱,防水雖然是一個傳統的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賦予其新的生命或新的領域。
“企業具備了資質,那么企業施工的水平是不是具備這個能力?這就跟個人的資格有關系。”在中國建筑業協會防水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曲慧看來,堵住約占50%滲漏水原因的施工漏洞,防水施工工人的職業資格非常重要。住建部也據此提出了要淡化企業施工資質,強化個人的職業資格。
中國建筑學會施工與建材分會防水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林標直言,一些領導、開發商在思想觀念上有不太正確的地方,重視外在的建筑物造型,熱衷建造奇特異新的建筑,而不重視內在的防水等質量問題,設計上沒有很好地考慮為防水施工創造條件,同時設計套用標準圖,未做到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現在要做良心工程,也就是誠信。”曲慧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到德國訪問時,有一個培訓學校,要求屋面承包商工人上崗前進行3年培訓,當時我國的代表首先問誰來管,德國人回答稱不需要管,政府有這個規定,就自覺執行。
“一般老百姓在‘3.15’質量投訴建筑方面最多的毛病就是漏水,學會收到的質量投訴反映防水問題特別多。”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副會長項玲珍表示,這意味著,加強質量監管,規范生產和施工管理,堅持技術創新,是提高防水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必然之路。
當前,防水業界,尤其是企業,已經意識到行業由弱小向強大、由“不被重視”向“不可小視”的發展格局已經確立,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優化重組的重要時刻。“我們是一個落后產能巨大的行業,必須用新增的高水平產能去替代落后,實現產業升級。”朱冬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