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針對我國化工行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9月17~19日于南京召開的中國化工學會2014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上強調:“我們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停止盲目投資項目,推動我國從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轉變。”他提出的改變“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老路子,落實“宜烯則烯、宜芳則芳、宜油則油”等創新突破點,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改變煉化一體發展老路
煉化產業應遵循“宜烯則烯、宜芳則芳、宜油則油”原則,以生產優質產品為目的。
我國石化工業的發展,借鑒國外經驗,形成了煉化一體、項目大型化的思路,基本都是化工捆綁煉油,遵循“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模式建設,有的企業大型乙烯和PX裝置同時上馬。曹湘洪院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落實“宜烯則烯、宜芳則芳、宜油則油”,煉油無法實施供應鏈和原料優化,大部分煉化一體化裝置沒有得到高效率利用。
他指出,目前,常規石油新油田的發現長期低迷,老油田產量不斷下降,致密油、油砂油等高成本石油填補空缺。中東國家已經開始利用原油中副產的輕烴資源,大幅降低了乙烯生產成本,并以其資源優勢發展PX項目。美國大力發展頁巖氣,并針對頁巖氣產出大量乙烷的特點,以乙烷為原料生產乙烯,未來其乙烯生產成本甚至會低于中東地區。相比之下,我國傳統的石油原料路線明顯缺乏競爭力。而且,我國煤制低碳烯烴的發展也將會對常規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產業帶來較大沖擊。
他強調,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內石化行業需要與時俱進,調整發展思路,科學規劃發展項目,改變“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模式的煉化一體發展老路子,讓煉油生產以優質產品為目的,充分利用大煉油所得的乙烯、乙烷、飽和液化氣等資源,建設或運營適度規模的乙烯、芳烴聯合裝置,進行適度有序的發展。對于石腦油蒸汽裂解制乙烯等過程所產生的副產品,除了已經得到利用的丁二烯、C6~8芳烴等,其他成分的深加工技術更需要進行研究,提升副產物附加值,從而實現對石腦油等原料的最大化利用。
面向未來進行原始創新
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開發原始創新性技術。對甲烷直接制乙烯、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生物質生產利用、可控聚合生產等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要有遠見地進行研究,獲得原始技術。
曹湘洪表示,目前我國的石化項目,大部分是依靠引進技術建設的?萍既藛T通過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實現技術國產化,以此進行新項目建設并取得突破。不過,自有技術以模仿再創新為主,即使技術和經濟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仍難掩缺乏原創性技術突破的尷尬。加工應用技術研究薄弱,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領域與國外差距明顯,大部分高附加值產品仍依靠進口;綜合利用技術匱乏,石腦油裂解的副產品等只能進行粗放利用,無法充分挖掘其價值,這都制約著我國石化工業的發展強化。同時,在石化行業發展良好時,一些民營和國有控股企業盲目投資,造成了一批石化產品產能過剩,裝置開工率低,企業連年虧損、經營困難。甚至,已經明顯過剩的產品目前仍有項目在建設。此外,結構調整遲緩、落后生產力淘汰不力、能耗大、環保標準提高生產壓力加大等問題,都需要行業盡快進行調整、解決。
他指出,在現有挑戰之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開發原始創新性技術,在原料利用、生產工藝、非均一性產品開發等方面下功夫,產學研協同合作創新,提高對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對于甲烷直接制乙烯、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生物質生產利用、可控聚合生產等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要有遠見地進行研究,獲得原始技術,不落于人后。
曹湘洪院士還表示,必須加強合成材料加工應用技術開發。“合成材料產品的價值要通過實際應用來體現,產品的性能要通過實際應用來檢驗,產品的缺陷與改進方向要在加工應用中發現和明確,新產品要通過加工應用研究才能走向市場。只有掌握了材料的加工應用技術,才能真正實現從賣產品到賣技術的轉變。”國外加工應用技術研究的投入能占科研總投入的50%,甚至更高,加大科技投入、組建規模化科研隊伍、開展加工應用技術開發,才能使差異化產品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對于現有的大型化工生產裝置,需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增強裝置競爭力,開發和應用新技術以及對現有裝置實施技術改造同時進行,保證裝置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從而達到節能降耗、減少“三廢”排放、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差異化率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等目的;充分利用先進的過程優化技術、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實現生產智能化的集成創新。
用技改促進工廠與社會和諧
不合理的搬遷會造成工廠嚴重的資產損失以及資源浪費,利用技改實現工廠和社會的和諧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我國已經建成了一批大型石化生產企業。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不合理的規劃,使一些曾經遠離市區的石化企業成為了城中工廠。此時,個別地方政府選擇迎合民眾要求,對工廠實施搬遷,甚至是二次搬遷,而不合理的搬遷會造成工廠嚴重的資產損失以及資源浪費。“個人的資產應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企業的資產、國家的資產難道不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曹湘洪說道,全面實施技術改造,利用新技術,實現工廠和社會的和諧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些方面國外大型石化企業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此外,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有專家分析稱,鋼鐵、水泥等的人均消費量及繳費總量已經過了峰值,很多石化產品的消費也將要達到頂峰,出口增長空間也不大,不可能像過去10多年那樣快速增長,所以不能再繼續沿用過去的市場分析方法來預測未來石化市場的走勢。曹湘洪對此表示,在經濟發展的轉型期,投資需要更加理性,甲醇、PTA、PVC、丁辛醇、丁二烯等一批產能明顯過剩的項目需要立即作出調整,對已有項目推進兼并重組,實現資產聯合;擬建和正在規劃的項目可以考慮立即停止,避免更大損失。他建議,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乙烯、丙烯、PX、乙二醇等未過剩項目,需要在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大格局下,對未來市場發展動向進行充分分析,進而進行合理安排,讓產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