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涂料市場已經不能用買與賣簡單的概括市場供求關系,涂料市場格局早已發生了深遠改變,現在的企業生存日益艱難,“遍地黃金”的時代早已遠去。那么,真正的市場策略應該是什么呢大的方向就是消費者的需求
能洞察這個看似清楚又難以搞懂其中三昧的“需求”,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民族涂料企業只是在“隨波逐流”,只有少數的民族企業掌握了一定的市場話語權,對于更高級別的產品議價權那更是鳳毛麟角。當然,明白一件事情也不代表就能做好這件事情!
從市場的角度看,消費者需求是一直是存在的,而且一直處于動態發展中,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企業對需求了解越深,就能越準確把握市場導向。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城市的消費者心理都是不一樣的,立邦、多樂士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它的產品多么多么的好和精巧,是在于它的營銷策略體系的成熟,能深刻去理解中國的消費文化,貼合中國的消費者心理,適者生存。
而一些試圖改變中國消費者自主消費意識的企業不可能在中國站穩腳跟。當前,越來越多的跨國涂料企業戴上'中國臉譜',從而塑造一個企業公民的良好形象。越來越多的跨國涂料企業將研發總部、生產基地移至中國,正說明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意識到了這一點。為其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國市場,持續經營帶來了可靠的保證。對于市場的了解,其實民族涂料企業有很多優勢可利用,畢竟我們就在自己的土地,沒有人應該比我們更了解這個市場。
如果說迎合消費者需求是大多數民族涂料企業都可以去操作的營銷策略的話,那么創造需求的難度要大得多。針對于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對于"創造需求"而言,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適應的,或者說并不是哪一個企業能適應的。“創造需求”并不是在思維上的創造,是要有所行動的,而這個前進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以水性木器漆為例,大家都知道水性木器漆的好,也有很多企業“放手一搏”,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水性木器漆仍然是出于起步階段。企業想憑借強大的經營基礎改變市場的游戲規則,以切入市場到創造市場,這不僅僅只是需要勇氣和膽識,“欲速則不達”,“先水不至”孰對孰錯,還有待論證。
無論怎樣,未來的市場是需求市場,不管是迎合需求還是創造需求,其核心都是客戶,涂料企業的營銷策略就是不僅要迎合需求更要不斷創造新需求,以需求引導客戶新體驗,不斷讓那些愿意一直買你的產品或使用你的服務的客戶得到滿意才是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