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晒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資訊 » 正文

中船協:2013年船舶行業經濟指標將繼續下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3-26  瀏覽次數:5

中國新型涂料網訊: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船舶工業,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骨干船舶企事業單位視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研究船舶工業的發展問題,相繼出臺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2012年度項目指南》等文件,極大地鼓舞了我國船舶工業積極應對國際航運市場蕭條帶來的嚴峻挑戰的信心。我國船舶工業努力克服各種困難,通過推進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國際市場份額保持不變、海洋工程裝備業發展取得突破的較好業績。不過,交船難、接單難、盈利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國際金融危機的滯后影響全面顯現。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造船三大指標同比下降

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60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0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3.6%;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0695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8.7%。

(二)工業總產值小幅增長

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64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7903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船舶制造企業完成產值5951億元,同比下降0.1%;船舶配套企業產值1130億元,同比增長15.1%;船舶修理企業產值181億元,同比增長11.6%;船舶改裝企業產值317億元,同比增長23.6%。

(三)船舶出口持續下滑

2012年,我國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494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0.9%;承接出口船訂單149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5.9%;年底手持出口船訂單884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5.3%。出口船舶的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82.2%、73.3%和82.7%。

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684億元,同比下降11.6%。其中,船舶制造企業完成出口產值2443億元,同比下降12.6%;船舶配套企業出口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7.5%;船舶修理企業出口產值44.3億元,同比下降5.8%;船舶改裝企業出口產值25.2億元,同比下降15.7%。

2012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額為365.7億美元,同比下降8.1%。我國船舶產品出口到177個國家和地區,亞洲和歐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場。其中,我國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212.5億美元,占比58.1%;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57.6億美元,占比15.7%。

(四)經濟效益出現下跌

2012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62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船舶制造業為4568億元,同比下降4.2%;船舶配套業為949億元,同比增長17%;船舶修理業為135億元,同比增長8.7%。

2012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8億元,同比下降29.1%。其中,船舶制造業為225億元,同比下降35.3%;船舶配套業為44.3億元,同比增長1.8%;船舶修理業虧損9000萬元,同比下降134%。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造船市場持續低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不變

2012年,全球造船市場受經濟發展、海運需求、船舶運力和造船產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2012年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下降7%、44.6%和35.5%,但中國船舶工業三大指標按載重噸計在世界市場占有率上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二)特種船承接力度加大,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2012年,兩大國有造船集團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新接船舶訂單中,按合同金額計,特種船占比高達55.2%,17.4萬立方米雙燃料電力推進型液化天然氣(LNG)船、3.8萬噸特種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4.5萬噸集裝箱滾裝船、5萬噸化學品船、8.3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石油氣(LPG)船均實現了批量接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強船型研發,重點開展了線型優化、輪機系統優化等節能環保技術及實船應用開發,提升了32型船舶的技術指標,完成了11萬噸冰區油船、汽車運輸船(PCTC)、風車安裝船、海工輔助船、鉆井船、公務船等多型新船型的設計、開發,促進了船型升級換代,為開拓市場奠定了基礎。

太平洋造船集團推出了CROWN63、CROWNMHI82、CROWN121等3型極致節能環保散貨船,分別出擊6萬噸級、8萬噸級、12萬噸級散貨船細分市場。這3型產品均以“節能環保”為首要設計理念,油耗降低20%以上。長航重工金陵船廠批量承接6700車位汽車滾裝船,該船采用了TrimWedges/PBCF等節能環保裝置,并將從2014年起開始交付。

(三)自主研發成績顯著,海工裝備收獲頗豐

2012年,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在多型海工裝備自主開發、設計、建造上取得突破。

具體來看,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揚子江船業集團、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分別交付了國內首座深水半潛式起重生活平臺、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世界頂級深水三用工作船等海工裝備。骨干企業還承接了半潛式鉆井平臺、自升式鉆井平臺、自升式作業平臺、鉆井船和深海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及多用途海洋平臺供應船、多用途支援船、三用工作船、水下工程作業船等近百艘(座)海工裝備訂單。在海工配套領域,多家船配企業研制的海洋平臺起重機、多功能管子裝卸機、AR絞車、天然氣發電機組、數據采集設備、系泊鏈、齒輪箱、壓載水處理系統、推進系統、管子、自升式平臺抬升系統、鉆井設備包、液壓升降系統等已在多種海工產品上安裝使用。

(四)銀行助力船舶工業,造船航運共同發展

2012年,各類金融機構有保有壓,加大了對骨干船舶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船舶出口。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為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訂造與出口,融資近70億元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成立船舶融資中心,并為揚子江船業集團萬箱集裝箱船訂單的承接提供了5.2億美元的融資支持;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授信、結算、蘊通供應鏈等多個業務領域進一步深化與密切合作關系,以期實現雙贏。

為應對市場低迷,造船、航運方面的央企同舟共濟、抱團取暖,共同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2012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分別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簽訂了2+2艘超大型油船(VLCC)建造合同。

(五)細分市場找準定位,調整結構錯位競爭

2012年,船舶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調結構、轉方式的步伐明顯加快。國內出現一批產品定位得當、細分市場準確、特色化發展的中型造船企業。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在新型海監、漁政船等公務船,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啟東道達重工有限公司、山東百步亭船業有限公司在各類遠洋漁船,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在LPG船、海工模塊,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福建東南造船廠在海工輔助船,浙江方圓造船有限公司在內河工程船等方面優勢逐步顯現,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六)應對海事新規卓有成效,夯實基礎持續發展

2012年,我國船舶行業較好地應對了船舶涂層新標準(PSPC)。經過之前長時期的認真準備,大多數骨干船企經受住了考驗,相繼交付了滿足PSPC要求的船舶。相關部門、船級社和行業協會對《船上噪聲等級規則》修訂草案、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協調共同結構規范(HCSR)、船舶建造檔案(SCF)等一系列國際海事新規,進行了全面通報和宣貫。

三、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

(一)新船訂單大幅減少,開工不足日益嚴重

與世界造船產能供給相比,近幾年國際造船市場新船訂單需求嚴重不足,雖然我國船舶企業在常規船型訂單承接上搶占了較高的國際市場份額,但由于新接訂單量已連續24個月少于交付量,導致手持訂單量加速下滑,開工不足的現象從中小船企向骨干船企蔓延。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船舶企業手持訂單量降至1.0695億載重噸,較年初下降28.7%,以年造船完工量為6000萬載重噸測算,現有手持訂單不夠2年的工活量,而且由于訂單越來越集中到少數骨干船企,因此大多數中小型船企面臨的開工不足局面將更加嚴重。

(二)交船難度日益增大,產成品資金占用持續增加

受航運市場低迷、船東經營持續虧損的影響,交船難的現象從中小船企向骨干船企蔓延。船東更改設計、變更合同期、嚴格檢驗、調整船價等要求越來越多,加上國際新標準、新規范陸續實施,船舶交付愈加困難。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初我國手持訂單量為1.4991億載重噸,其中按原合同2012年應交付船舶8962萬載重噸(含2011年延付),而實際交付6021萬載重噸,約有2900萬載重噸船舶或修改合同交付日期,或延期交付,甚至部分訂單被撤銷。

(三)船企虧損、倒閉、減員增多

船舶市場持續低迷,在我國船企占據優勢的三大主流船型領域船價繼續下跌,企業經營接單處于微利狀態,成本費用稍有上升,船價與成本費用倒掛的矛盾就十分突出。統計顯示,2012年1~11月,船舶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0.78%,增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0.9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利潤率僅為4.7%,同比下降29%。全行業虧損企業數量增加到323家,虧損額同比大幅上升158.3%。部分中小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轉產、倒閉、減員現象日益嚴重。

(四)融資壓力持續增大,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

2012年,部分境內外融資銀行把船舶行業列為高風險行業,實行信貸調控,收縮放貸額度,船舶租賃市場、證券市場融資大幅萎縮,致使船東、船企融資難問題加劇、融資成本增加,加上船東支付的新船合同預付款比例大幅下調,船企生產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日益嚴重。統計顯示,全行業企業應收賬款、利息支出、財務費用明顯上升。

四、預測和建議

(一)預測

2013年,在全球經濟緩慢增長、國際造船新規逐步實施、技術發展創新驅動、老舊船舶拆解量保持高位、新船價格低位企穩、造船完工量下降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專家預測,全球航運市場可能會比2012年略有改善,世界新船訂造量有望達到6000萬~7500萬載重噸。從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氣(LNG)船、液化石油氣(LPG)船、汽車運輸船、客滾船、化學品船,以及節能、減排、安全、環保型主流船舶市場相對看好,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仍將保持活躍,特別是浮式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前景將更為樂觀。

受手持訂單量下降、完工船舶價低、生產成本上升等影響,預計2013年我國船舶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將繼續下滑,全年完工船舶約5500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可能略有增加,但手持訂單量將下降到1億載重噸以下。

(二)措施與建議

1.認清當前形勢,堅定必勝信心。

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正面臨著市場需求不足、國際競爭激烈、交船難度增大、企業資金緊張、結構性產能過剩、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等困難和問題,船舶工業在經歷了近10年的快速發展后步入了調整發展的低谷期。

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作好過幾年苦日子、緊日子的思想準備。同時,我們又應看到我國船舶工業已具有較強的技術物質基礎和國際競爭能力、世界船市也有望緩慢復蘇等有利因素,只要積極應對、踏實工作、樹立信心、立足做強,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2.適應市場需求,加強創新驅動。

當前,世界船舶科技發展迅速,國際造船新規范、新標準頻繁出臺,船東對技術、質量要求更加嚴格,發達造船國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使我國船舶工業面臨更大的科技挑戰。我們必須適應市場結構的變化,密切聯系船東,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努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船舶、品牌船型,以技術引領市場。

3.加強轉型升級,做強細分市場。

企業應對環境變化和嚴峻形勢的最有效方法是通過轉型提升自己,順境有利于出業績,逆境有利于提高素質。企業持續發展之道,就是根據市場形勢和市場規律不斷轉型之道。在市場總體低迷的形勢下,企業必須認真分析自身的特長、優勢,正確選擇產品定位,開展錯位競爭,努力成為細分市場的引領者。

4.強化基礎管理,嚴控產品質量。

航運市場蕭條使船東對船舶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船舶企業交船壓力很大。面對交船難,我國船企要從自身找問題、想辦法。一是要強化基礎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目標成本管理體系,增強采購成本控制能力,加強設計、采購和生產工序中的成本管理,減少成本開支。二是要高度重視質量風險,嚴格質量追責制度,完善質量管理機制,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升。造船企業應加強生產監控分析,特別是對有棄船風險的船舶,努力做好風險識別、風險預測、風險預控工作,制訂風險應對預案,提早落實工作措施。同時,要探索勞動用工方式的改革,把管理的基礎扎根于班組,從管理體制上強化質量和安全工作。

5.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實力。

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國家的經濟面臨困境,不少造船技術先進國家的企業和研發設計機構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和合作伙伴,我國船企可以利用有利的市場和資金條件,與歐美先進造船企業進行有效合作,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迅速補強自己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短板。通過收購合資、合作經營、共同開發相關技術和市場等方式,吸取國外在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同時,應學習國外企業先進的理念,以提升自身的船舶設計、生產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6.開展多元經營,緩解市場壓力。

船市低迷,接單困難,使不少企業能力放空。開展多元經營,優化業務結構無疑是減少市場風險、緩解生產壓力的重要舉措。企業應積極組織富余力量,深入開展市場調查,努力實現從單一產品向相關多元、從船用市場向陸用市場、從產品營銷向物流增值等的發展,調整自身的產業和產品結構。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贊助合作
首頁 | 供應 | 采購 | 企業 | 資訊 | 展會 | 招商 | 品牌 | 新型涂料 | 涂料視頻 | 涂料營銷 | 涂料技術 | 涂料知道 | 涂料圖庫 | 涂料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