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傳統企業為什么要進行互聯網轉型?“互聯網 ”企業到底該從哪里入手?“互聯網 ”加企業,怎么“加“ ?為什么轉型的焦點都在電商方面?“ 互聯網 ”時代,如何衡量一個企業的生命力?判斷“互聯網 ”企業的三個標準。
一、傳統企業為什么要進行互聯網轉型?
首先,國家在轉型、經濟在轉型、市場在轉型,這一切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企業依靠原有傳統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的增長模式來獲取人口紅利的日子難以為繼。
其次,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4億多80后、90后絕對是市場的消費主力,而他們天生親近網絡,尤其是90后更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所以當你的企業跟互聯網沒發生關系的時候,意味著4億多80后、90后跟你也沒什么關系,當他們跟你沒關系的時候,意味著他們口袋的錢跟你也沒什么關系。
最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推翻了信息不對稱,導致人與信息的無限自由鏈接,意味著過去所有依靠信息不對稱的盈利模式將瞬間坍塌。
二、“互聯網 ”企業到底該從哪里入手?
首先,從行業利潤高和效率低的環節入手,“互聯網 ”的本質就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比如家電連鎖企業過去的利潤就比較高,結果京東把銷售環節搬到了網上,馬上就獲得了用戶的親睞,其核心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方法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有比如利用o2o降低營銷成本,獲取用戶反饋來改進和優化產品。
另外還可以從用戶的痛點切入,比如“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所以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才那么容易獲得風投的熱捧,簡簡單單一個掛號網都能獲得1億美金的風投。
三、“互聯網 ”加企業,怎么“加”?
“互聯網 ”企業就是企業互聯網化,企業無非包括四個方面,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所以“互聯網 ”企業就是四個互聯網化。
(1)營銷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技術來發現需求、降低溝通成本利用O2O來更精準的發現用戶需求,最大化的降低營銷成本。
(2)產品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技術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互聯網研發產品的模式來改進生產環節,盡快的將產品投向市場,讓用戶參與產品試驗,并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改進,將用戶反饋囊括在糾錯機制之中,形成內部創新的標準化體系,加快產品的更新周期,實現快速迭代。
(3)管理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思維武裝全體人員,用互聯網精神來改造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產業的上下游價值鏈。“平等、開放、協作、分享”既是互聯網精神,也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思想基礎,甚至可以說是衡量一個企業能否開始互聯網化的重要指標。
(4)商業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模式開辟新業務,整合內外資源用互聯網的玩法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針對現有業務進行內部賽馬和自我革命或跨界顛覆。例如騰訊用微信攻擊手機QQ,馬云給淘寶無線下的命令就是干掉淘寶,順豐用“線下網店”嘿客來顛覆物流業。
四、為什么現在大家把轉型的焦點都放在電商方面?
因為目前多數企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銷售乏力,所以如果能增加銷售渠道,擴大銷量自然深受老板們的親睞。但可以很負責的說電商只是互聯網轉型其中的一個子模塊,而且銷售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產品研發、生產,也涉及到戰略等方面。雷軍也說:“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認為向互聯網轉型僅僅是電商化,電商確實提高了渠道效益,但更為重要的是用互聯網思想來武裝自己。不是把產品放在互聯網上就是互聯網公司,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做事情。
五、“互聯網 ”時代,如何衡量一個企業的生命力?
(1)首先看它是否“在線”,各項業務流程中,多少項“在線”了,關鍵流程是否“在線”,這衡量的是企業的互聯網化水平;
(2)然后看它多大程度完成了“互動”的理念,多大程度上能“遵照”用戶的反饋來優化自身的產品和服務;
(3)最后,要看這家企業在非業務線性流的其他節點上是否“聯網”,是否與全網發生著互動與交換,并因此產生新的流程和服務。
六、判斷“互聯網 ”企業的三個標準:
馬云說:“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傳統思維只有一條就是捍衛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所以判斷企業互聯網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是在鞏固和強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還是在削減和釋放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具體分三個方面:
1、用戶層面
企業與用戶之間是否是一種平等、開放的關系,企業是否為用戶營造了一個協作、分享的良好氛圍。
(1)你所有的努力是在促進信息的自由流通還是阻礙信息的流通?
(2)你是盡可能的讓用戶得到關于產品的全部信息,進而便于用戶做出最明智的選擇,還是有意的屏蔽同類競品信息,讓用戶只選擇你的產品?
(3)你是在努力促進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通過用戶的反饋和訴求來驅動產品迭代,還是阻礙用戶之間吐槽的擴散,維護企業品牌形象?
2、價值鏈層面
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是否建立在“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商業生態平臺上。
你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是為了消減產品到達用戶的中間渠道環節,最大化的讓利給用戶,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還是為了整合后最大化的獲取壟斷紅利?
3、員工層面
企業與員工之間是否是一種平等、開放的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是否足夠的協同、分享。
(1)你現有的管理方式是依靠指揮、控制、命令等傳統管理手段,還是員工發自內心的自主自愿行動?
(2)你在企業推行包產到戶式的自主經營是為了企業效益的翻番還是為了激發員工更加自主的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你給員工豐厚的福利、期權、股票,是為了用這些金手銬拴牢員工舍不得離開你,進而可以為你創造更多的價值,還是發自內心的對員工付出的肯定。正如劉若英所唱“很愛很愛你,所以愿意舍得讓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你是否有如此的胸襟?
總之,這次移動互聯網浪潮最大的沖擊就是倒逼商業回歸人性,所以“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必將成為“互聯網 ”企業的文化根基。